马院姓马,在马言马。这十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十年磨一剑:坚持“八个统一”要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出成果
十年来,我们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及实践为主线,以大思政内容融入小课堂为拓展,以教学实施、项目辅导、师生竞赛和精品在线课程及各类教研教改为平台,以铸魂育人为核心,围绕“八个统一”要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边研究、边试验、边总结、边推广、边改进、持续提升,最终形成独特的“三链五单”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历经10余年,终获2021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抓好关键:坚守“六要”要求,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12年以来,思政课教师由7人增加到17人,全体为中共党员,政治素养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硕士比例为88.2%。新进教师培养实行一对一导师制,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教育部的周末理论大讲堂、省教育厅的开放式课堂、形势与政策等各项培训,积极开展教师实践研修,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师在各类竞赛中斩获佳绩,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涌现出卫健委五四青年奖章、扶贫先进个人、立功和学校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正在发展壮大。马院荣获省卫健委“巾帼文明岗”,获批2022年湖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遴选单位。
搭建平台:课堂、场馆、基地、辅导室、科研五位一体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思政课讲道理要符合党的理论自觉、适合思政课的内在规律、契合青少年的成长需求。牢牢抓住理论教学主课堂,探索“三链五单”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株洲革命先辈红色家风展示馆”,利用红色资源育人,获批株洲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建设株洲烈士公园、云龙云田美泉社区等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劳动实践基地,善用大思政课育人;“杏林故事吧”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学职业精神,获批2014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省级项目立项;“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学生课堂自主选题实践探索”“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家风家训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湖湘国医名家医德精神整理与德育传承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智媒体模式研究”“健康湖南背景下神农中医药文化资源融入医学生医德培养研究”等一系列省级社科基金立项;《大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获第三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株洲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教学效果:师生携手共筑教育共同体,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师生共成长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和终极目标。教育的一切改革都要建立在立德树人为核心,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基础上。学生学生的成长是检验教学改革实效的“第一标尺”。这十年,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从2015年湖南省首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到2022年湖南省八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一步步上升,今年首次参加了“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学生上思政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入党人数逐年增加,涌现出最美护士何遥、最美乡村医生潘检、优秀大学生村官李黎等和200多名抗疫优秀校友和在校学生。教学相长,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获湖南省精品在线资源课程立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获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数字化教学资源评选三等奖,《做雷锋式白衣天使》已纳入学生选修课程。
社会影响:一批改革创新做法获主流媒体报道,社会影响极大提高
“把思政课开在田野上,将微党课送到百姓家”“株洲大思政融入思政小课堂——‘全国道德模范’黄诗燕进大学课堂”“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红色实践研修”“打造劳动教育大思政课,从认养一棵树开始!”“疫情下的思政实践课,我们这样上”等一批改革创新做法在学习强国、红网、教育厅等主流媒体报道,社会影响极大提高。